提起云南红河,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元阳哈尼梯田,那是勤劳质朴的哈尼族1300年的田园牧歌,更是被人们当做衡量梯田景观的标尺,而在这场片“大地的艺术”上,曾创作出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阿者科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在元阳县阿者科这个海拔1800多米的哈尼族村寨,哈尼族人创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壮丽景象。游人如织中,一名看起来并不属于这里却又与当地人熟稔的彝族青年穿梭其中,作为一名“90后”,看似年轻的他已在基层摸爬滚打了近8年时间,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家喻户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老村长”,他就是王然玄。 2013年6月,云南元阳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在云南元阳,19万亩梯田从山脚绵延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为这个“吉祥的地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018年,云南省元阳县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共同编制实施了“阿者科计划”,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8年6月,时任元阳团县委副书记王然玄被县委组织部派到阿者科驻村,指导村民将这一计划落地实施。“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就是市场营销,现在去做旅游也不算跨行。”原本踌躇满志的“90后”青年干部王然玄,刚刚到村就领略了当头一棒,“村民们连‘旅游’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配合。 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外,不少电影曾在此取景也吸引了八方来客,王然玄说:“每年约有2万游客自发入村游览,但是村民并未实质性参与,从‘旅游’中获益。”与此同时,这种无序的旅游方式也加剧了当地村民与游客们的矛盾,“有些素质不高的游客直接就跑到村民家里去,也不打招呼就开始拍照,将心比心地讲,任谁也接受不了。”除此之外,前来参观的游客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最让王然玄头疼的是游客对于民族习俗的不了解,“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有的游客直接就闯入了寨神林,这让村民们更加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