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善营商环境的表述“干货满满”,既总结了过去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绩,又明确了今年要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列举措。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对照先进省份和城市营商水平,努力追赶,力争3年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聚焦市场主体倍增,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 我省该如何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优化服务 当好暖心“店小二” 我省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靠市场主体、靠项目支撑、靠招商引资,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之需、制胜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认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需要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尤其要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到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上下功夫,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当好暖心“店小二”。 郭大进以昭通市引进的合盛硅业绿色硅循环经济项目为例,该项目规模宏大,要素保障复杂,市里专门成立由6位市领导组成的专班,分工落实、高位推进。他指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深入开展市场、政务、法治大提升行动,努力形成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促进工业突破发展、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转型升级、园区做优做强、市场主体倍增。 “对企业来说,无事不打扰、有事马上办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国政协委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杨艳说,有些时候行政审批部门联动还存在互设门槛、互为前置的情况,亟须改善。她认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必须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例如,针对不同行业类型和所涉及职能部门,开一些扁平化、指导性强的政企沟通会,对服务好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