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通威、晶澳、宇泽、晶科、阳光……一大批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在云南加快落地,“光伏之都”已具雏形。 中铝集团、山东魏桥、河南神火、今飞轮毂……铝产业龙头集聚云南发展,“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 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云南工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不论是从国家要求,还是从现实实践来看,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确保国家产业体系长期具有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增强产业转型质效,提升区域经济能级的重要举措。 今天,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拉开帷幕,一场场产业对接、产业推介、项目签约和产业调研活动将陆续展开,一家家知名企业将与云南各地各部门共商产业转移、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抢抓机遇 提升承接能力 绿色能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载体平台完备、人力资源充沛……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CEP全面生效,打造中老铁路黄金线路,加快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云南沿边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抢抓机遇,云南主动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塑造综合优势,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软硬件实力。 聚焦产业发展,围绕云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电池、绿色铝、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光伏电站装备等产业,我省出台系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产业“施工图”。 以产业链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制定绿色铝、绿色硅、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28条产业链提升方案,精准对接产业转移和项目承接的“谋”“引”“推”。 放眼全省,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产业转移大大提升了云南经济发展能级,带动了区域整体经济跃升。 在曲靖高新区和南海子工业园区,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红火,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落地见效,生产、建设场景令人振奋。 “如果说前期的投资更多考虑的是‘成本洼地’,那么现阶段的扩能投资就是基于集群吸引力和营商环境。”站在已投产的一期项目工厂前,曲靖阳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霍学伟对正在建设的二、三期项目信心满满。 从深入实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到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从全力打响“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到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29条措施……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产业推进机制、要素保障机制、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发力,帮企业落地,促产业升级。确保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随着一大批产业项目接续落地,云南工业投资连续6个季度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量近4年跨越3个千亿台阶。工业税收成为全省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