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视窗,打造昆明新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视窗,昆明在线,玉溪热线_昆明新闻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www.ymwears.cn  as  test   1  xsstesta

COP15七彩交响 | 一颗小树救过我的命

来源:互联网 作者:昆明热线 发布时间:2023-02-22

#多样星球#

第126期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平行活动“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圆桌会3:关于科学和知识的对话、以及生物文化指标的行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作“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融合的率先展示区”视频发言。

51596D.jpg

此前,我们对裴盛基研究员进行过专访,他与我们分享了一个他与植物生死相交的故事……

一颗小树救过我的命

(裴盛基 植物学家、中国民族植物学奠基人)

 

裴盛基专访

云南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而文化多样性也丰富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作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奠基人,提出了“民族传统文化信仰为保护自然生态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观点。他认为,云南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

在这里,26个世居民族崇尚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的植物崇拜、动物崇拜文化,这些古老而朴素的生态信仰文化延续至今,就是云南最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jpg

裴盛基

1955年,裴盛基师从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1960年,他跟随蔡希陶及同仁一路披荆斩棘,在西双版纳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且一干就是27年。

由于长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裴盛基发现各民族有丰富的乡土植物学知识,其中很多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并且这些可以吃的、用的、药用的植物,都有当地的名字和一些有趣的故事。

这些惊喜的收获不断出现在裴盛基的野外考察工作中,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踏上了民族植物研究之路,成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

采访中,裴盛基先生讲述了一个他与植物生死之交的故事。

1957年的秋天,裴盛基第二次参加高山植物考察。当时正值雨季,在翻越碧罗雪山垭口不远处,在海拔4000多米的一片开阔的山间草地沼泽区。裴盛基不小心踏到了一片漂浮的草丛上,顿时,他的两只脚都沉入了水中,不能自拔。此时,如果他用力挣扎,只会沉得更快,只能呼喊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