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和顺古镇,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艾思奇纪念馆时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总书记语重心长。 宣传接地气,理论润人心,云南一直在积极探索。 4月的昆明,繁花似锦,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在云岭之南的山川大地上,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要延伸到哪里,理论普及是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社科普及平台载体,促使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邹文红对总书记的讲话记忆犹新。近年来,云南省社科联积极探索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有效路径,打造社科理论普及品牌,创办“云岭大讲堂”大型公益讲座,普及社科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覆盖云南16个州市,固定举办点55个,年均开展讲座500场以上。 图为《三分钟讲理论》录制现场。云南广播电视台供图 云南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一,人口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文字达22种。“有些少数民族的老年人听懂汉语有困难,阅读汉语书籍更困难。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云南的多民族情况,我们将理论视频化,兼顾少数民族语言,使之可视、可听、易懂。”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小军介绍。 云南社科院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还与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三分钟讲理论》微视频61期,分别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网等权威主流媒体推出。推出5期《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打造精品音频产品《二十大精神专家大联播》,并翻译成傣语等5种语言,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生动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田。“生动易懂,跟着学,理解了很多二十大报告中的提法”,有群众留言对这些产品作出积极评价。 新媒体时代,怎么使传统媒体的理论宣传进入大众视野、走进百姓心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对此,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有着深入思考。云报集团正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云报集团已建立起高效协同的策划机制和集团全媒体指挥调度机制,“报、刊、网、端、微、号、屏”协同联动,“采、编、印、发、播、管、控”一体化运行,实现“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全媒传播”,采用视频化、社交化、互动化的形式,策划制作了大量传播力、引导力强的融媒体作品。2022年,云报集团打造了56个1000万以上爆款及12个阅读量1亿以上融媒体产品。其中,“我在边疆望北京”“春风又到独龙江”“阿佤再唱幸福歌”等作品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