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涌现出一支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特别能攻坚、深受群众信赖的脱贫攻坚背包工作队。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背上行囊、自带干粮,走最远的路、爬最高的山、吃最多的苦,组织群众搬出大山,让每一个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帮助群众外出就业,建设美好新家园,啃下了一个又一个深度贫困“硬骨头”,同社会各界各方的力量一起,创造了怒江“一步跨千年”的减贫奇迹。 2021年9月1日,省委宣传部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表彰怒江州脱贫攻坚背包工作队的先进事迹。奋进新征程,怒江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传承好背包工作队精神,鼓足干劲加油干,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派最能打硬仗的人打最硬的仗 怒江集区域性贫困、条件性贫困、素质性贫困为一体,各族群众生活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生产难、行路难、看病难、就业难交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怒江州坚持派最能打硬仗的人打最硬的仗,作出“万名干部下基层,进村住户攻脱贫”部署,5000多名干部主动请战,背上行囊,跋山涉水,攻关键堡垒、啃最硬骨头。聚集住房安居、产业建设、饮水安全、控辍保学等短板弱项,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批跟着一批上,合力攻坚,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破楼兰终不还。 2019年12月23日,背包工作队员、泸水市称杆乡赤耐乃村委会副主任何光忠在护送群众搬迁的路上,因车祸不幸去世。69天后,妻子唐玉珍接过丈夫接力棒,代理村委会副主任,将“背包扶贫”之路延续下去。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怒江先后选派8690名干部到一线奋战,有120多名干部受伤或致残,40名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战场上。 怒江背包工作队是数百万扶贫干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战贫斗困精神的生动写照,背包工作队和无数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甚至牺牲,换来了怒江“一步跨千年”的脱贫奇迹。 背上行囊守边固疆“我先上” “我是共产党员,抗疫一线我先上。”怒江州卫健委干部王晓垚与队友们背上行囊,告别家人,参加泸水市强边固防突击队,奔赴片马口岸疫情防控第一线,合力筑牢疫情防控最前线钢铁长城。 在疫情防控最紧要时刻,怒江州广大干部群众立下军令状,纷纷参加疫情防控突击队,奔赴第一线,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勇当先锋,维护边疆稳固、边境安宁。 独龙江乡马库村党总支书记马成华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突击队,日夜奔走在边境便道和卡点上。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纷纷报名,自发参与到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中,构筑了一条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片马村党支部书记普三才主动让出自己的4亩耕地,修建难民安置点,连续500多天,带领群众在卡点执勤,上山巡查,守护美丽家园。 目前,怒江州19支疫情防控突击队、23支服务队立下军令状,奔赴15个抵边乡镇、69个抵边村,筑起一个又一个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