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过去一年,面对繁重复杂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云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六稳”“六保”深入落实到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过去一年,我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稳中加固 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1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位于西部前列,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经济总量突破2.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4位。省会昆明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县域经济迈上千亿台阶的增加到5个,安宁市(54亿元)、官渡区(52.2亿元)和西山区(50亿元)进入财政收入50亿元俱乐部。 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分析认为,2021年,全省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得益于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引资、大抓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相继出台稳增长22条措施,“六稳”“六保”措施推进有力有效,为全省经济发展稳中加固奠定坚实基础,形成有力支撑。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自1978年有历史数据以来首次突破1900万吨大关。全年猪肉产量360.38万吨,增长23.6%。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带动下,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排全国第4位,总量排第10位。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 一年来,我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的“主抓手”,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使项目建设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2021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5%,高于全部投资3.5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7%。绿色能源装机超过9500万千瓦,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1000公里,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新增5G基站21886个,5G移动电话用户929.64万户;一批绿色制造强省项目落地生根。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3倍、2.8倍,数字经济蓄势待发。 从公路、铁路项目到航空、水运项目,从生态补水工程到绿色能源工程,从数字创新工程到绿色制造项目……一个个重点项目汇聚、壮大,为全省经济增长构建了牢固的“稳定器”。 新动能加速成长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包含了知识能力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网络经济指数、转型升级指数五大指数。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我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经济的加速成长和绿色转型的全面深入,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加快集聚。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21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3:35.3:50.4,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4%、30.2%、5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7万亿元,同比增长7.7%,撑起了云南经济的半壁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