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试、自主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改革“试验田”,创新创业热潮涌动;从审批到开工再到投产大提速,一批重点项目成为“云南样板”;多个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改革分步落地,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安心。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云南特色的改革之路。 积厚成势 注入发展新动能 我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对标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改革“路线图”,聚焦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上率下破解难题、疏通堵点,推动各行业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9大领域1138个贯彻落实成果顺利完成,省级层面3000多个改革方案逐项落地,其中140多个自主创新方案靶向施策,各项改革举措向着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迈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紧扣“三个定位”着力破难题、解新题,民族自治地方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际大通道建设持续加快,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系更加紧密。 去年底,中老铁路正式通车,成为肩负国际运输的大动脉和串起两国多地的经济走廊。打通沿线城市壁垒,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管理部门的心头事。在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4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沿线城市实现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61个事项“跨区通办”“通办互认”,企业群众办事再不用多地跑、折返跑。 满满获得感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含金量”。随着改革重锤一次次落地,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被化解,一大批解决体制性深层次障碍的制度成果加快形成,克服机制性梗阻问题的重大改革不断突破,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省从转变政府职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善财税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发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有资产总额稳步增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前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有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综合交通国际大通道越发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招商引资创新模式,南博会等平台效应逐步释放。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一些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破解,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初显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